“迷惘”是一个奇怪的词语,我曾在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•三仙》中看到一句“见傍有一洞,水涓涓流,自讶迷惘”,这里的意思是迷惑失措;现代社会又赋予其新的含义,成为了精神空虚,缺少目标导向的“代名词”;我想每个人都有过“迷惘”的时候,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、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!探寻它的本质,尤为重要。
对待“迷惘”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;有的人用外在的不切实际的事物填补迷茫,而后越陷越深;另一种人,勇敢面对所处境遇,理性对待;不论多大挫折,首要做好手边的事情,不因“磨难”而消沉,不因“困苦”而沉溺,敢于把握自己的生命。
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,而不是被生活驱使的奴隶,只能被迫的接受生活的给予,一旦被生活抛弃,便一无所有!
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故事,纵使再平淡无味,但总是有可以打动你的地方,那就是与生活抗争的“记忆”;海明威有一句话:“我们可以被生活打败,但不能被打倒”;我从不相信命运,凡是能力所能达到,就要努力争取,一次不行,就两次;实事证明,很多事情尝试两次就够了,只要足够勇敢去面对,便可无畏所俱。
生活总是滴答滴、滴答滴,你越“迷惘”,它越“漫长”,好像是故意折磨你一般;你和时间比消耗,流失了时间,浪费了生命;越是这样,越是要主动填补心灵,将万千的思愁收回心中,脚踏实地的做好现在,进而用充实来填满生活;渐渐的,你会用意志打败时间,会乐此不疲的享受这般充实的生活,也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该做什么。
很多时候,“迷惘”只是我们内心怯懦的一个借口;你不敢迈出困境的脚步,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总是渴望着安逸的生活;生活不总是一成不变,在电视中看到的故事只是画面,跌宕起伏才是生活的本质,穿过高峰,走出低谷,一步步走向内心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