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
一年中的分布规律。伤害事故易受气温、洪水、雨水等影响。研究表明,一年中伤害事件在4、5、6月较为密集,8月最高,而在12月到次年2月间的事故发生起数最低。分析其原因,每年1—2月是元旦和春节假期,多数单位的施工现场放假,工作日减少,事故处于低潮。而开春后,节气发生变换,人员的思想尚未完全进入状态,随着工程逐渐进入旺季,任务增加,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相对增加。到了高峰期时,事故发生数增加则更明显。
一周中的分布规律。在美国,周一比一周的其它时间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都大。这是由于星期一工人的精神状态没有从周末的休息状态中调整过来。但是,我国建筑工人工作7天的情况非常普遍,一般还认为事故的发生与一周内的工作计划(以周为流水周期)的组织相关,该周的工作强度达到最高时的这天,通常会发生更多伤害事故。有统计表明,如果该周内逢发工资和奖金的日期,则在发工资和奖金的第2天伤害事故发生率达到最高,其原因是经济收入分配使职工分心,有些在当晚庆祝,使第2天不能正常工作,分散了安全注意力,导致事故发生。
事故发生的人员规律
年龄分析。统计表明,事故发生者的年龄段集中于30岁以下,最小的仅18岁。突出说明大部分青年工人及新进不久的新徒工,因安全施工知识和经验比较缺乏,对施工现场的危险辨别能力较差,易发事故。针对这部分人群,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。
事故发生的环境规律
地点。对近年来我国发生事故的工程结构类型进行分析,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是发生伤害事故的最主要结构类型,占70%左右,相应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发生的事故和死亡率也最高。其中发生事故最多的地点是在处于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现场,其次是主体结构施工现场。
专业。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最多的是装潢、安装专业,其中电气专业为第一位,吊装、起架、木工专业事故发生频率也很高。这与其工作性质有关,装潢或安装过程中往往要使用机械,并进行水平、垂直立体交叉施工,所以发生事故的概率最高。
用工形式。农村来的包工队、农合工,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,安全意识薄弱,安全知识贫乏,对自身进行安全保护的意识不强。这部分人员是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,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。
气候。人们通常会误以为恶劣天气发生安全伤害事故的概率要高。但统计显示,在晴天发生事故量和死亡人数均超过总数的70%,阴天发生事故的比率占第二位,为20%左右,而雨天和雾天发生伤害事故的比率相对较低,其中雾天最低。这可能和晴天时人员较为麻痹大意,而雨、雾天气会减少施工且比较注意安全防护相关。
施工现场的风险控制方法
为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,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四种方式:
教育手段。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,尤其是要落实新员工的“三级安全教育”,使每个员工能认识到安全产工作的重要性,增强自我保护和逃生自救意识。可援引案例来警示员工遵章守纪,施工中服从指挥,按规范要求和操作规程作业。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,使工人在施工中掌握安全技能,做到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他人、不被他人伤害、保护他人不受伤害。
文化手段。从企业层面上看,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、期望、行为模式和准则。企业可通过颁布安全文化大纲、编制员工安全文化手册、组建宣传网络、宣传先进模范人物、组织有奖征答活动、进行相关内容展览和参观等具体措施来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,让员工耳濡目染提高认识。
管理手段。项目领导和管理层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,重视安全,对存在的各种隐患,一经发现,都要认真要求组织整改。同时,要选派工作责任性强的人员负责项目上安全管理工作。进行重要施工作业前,必须编制单项施工组织设计(方案)报有关部门审查,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,要详细向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。施工作业完成以后必须有安全管理人员验收或分段验收合格,通过对安全生产情况、事故隐患与劳动条件等进行仔细检查,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一些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