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四月,正是兰科中心兰花怒放的绝佳时期。在那里,你可以观赏到清馨雅韵、朵朵幽香的绝美兰花。迷人的花朵缀满舒适温馨,给人增添了一份靓丽愉悦的心情。盛开的兰花散发幽幽的清香,有的简约,有的张扬,有的玲珑洁雅,巧笑嫣然最是烂漫。一朵朵夺目吐芳,妩媚清雅,摄人心魄。秀美的兰花展现着她的个性,像那苗条优雅的少女,不用华丽的色彩装饰,自有高洁而俏丽的独特魅力,让人百看不厌,步步留恋……
走进这近千平方米的“花千谷”内,你会看到树上、石墙上、琉璃青瓦上,墙角边,温室里……目之所及,遍布栽种着上千种兰花,中国几乎所有的兰花都在这里安了家,真是让人眼界大开。这里的兰花品种繁多,各式各样形成一片花海,有的花期将至,有的花姿正美,形态各异,精致美丽。有金灿灿的鼓槌石斛,有小巧玲珑的华西蝴蝶兰,有含蓄低调,宛如少女般静谧的墨兰,还有略带玫红色热情似火的金钗石斛等等,置身其中,让人目不暇接,美不胜收。绝美兰花不仅清馨优雅,她的绿叶也是姿态端秀、别具神韵。中国自古以来对赏兰就有“看叶胜看花”之说。比如昌宁兰,它那修长秀美的叶片带着一种丰润和大气,衬托着几朵正在绽放的黄色花朵,花瓣色泽温和,还有几个含苞待放的小花蕾,那优雅的花姿看了着实让人喜爱,美丽的心情也随之摇曳。
兰与梅、竹、菊并称为“花中四君子”,她是孔子推崇的“芷兰生于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,是屈原《九歌》里的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”,更是郑板桥笔下的“此是幽贞一种花,不求闻达只烟霞”,。南宋的《兰谱》感叹兰花之美,谓“竹有节而啬花,梅有花而啬叶,松有叶而啬香,然兰独并而有之。”其花朵色淡香清,多生于幽僻之处,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,“养德养兰”所言正是这个“做人如兰,淡泊自然”的道理。兰花凭借其优美的形态,高洁的品格,贤德的形象为历代文人所称颂,纵观华夏数干年文明史,兰花的影响如涓涓细流、源远流长,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,咏兰佳句俯拾皆是。屈原在《离骚》中以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”,把高尚的情操寓于兰蕙之中。南宋赵孟坚能诗文、善书法,酷爱兰花,他晚年隐居,画兰明志,把忠贞和高洁之风与吟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受到后人的普遍赞誉。李白曾咏:“孤兰生幽园,众草共芜没”,通过赞美兰花表达自己志向清高远大。清末明初的大书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石画卷中题曰:“怪石与丛棘,留之伴香祖。可叹所南翁,画兰不画土。”自此以后,兰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越发成为高尚、忠贞的象征,也越来越受到民间的普遍喜爱,同时被人们称为“花中第一香”,与“中国兰花,王者之香”所表达的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幽兰生前庭,含薰待清风”,兰花的历史悠久、品种繁多,它是珍贵的观赏植物。由于兰花具有清雅的优美形象,极高的观赏价值,深受人们喜爱。在植物界中,兰花是最美丽、最具观赏价值的植物之一,其花姿万千,形态各异,极具多样性;其花色包罗了大自然所有的色谱,绚丽而不失淡雅;其香幽远清新,高雅脱俗。
“兰为王者香,芬馥清风里”,走进兰科中心兰谷,蜿蜒小道萦绕林间,仿佛置身于花的天堂,处处有兰花,处处是绝景。漫步“赏兰亭”,徜徉“梦兰亭”,走过“品兰轩”,赏着那一树一树的花开,听着燕间呢喃,看着鸟儿做巢,园中清风徐来,白鹭展翅掠过,溪水潺潺流去,你会感觉此时此刻人间四月天,那正是爱,是暖,是希望……赏兰,使人得到至美的享受;赏兰,让人如痴如醉。在三生三世的十里桃花尽数凋零之际,在最是兰花盛开烂漫的四月,让我们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,相约兰花一梦吧。